煤制芳烴與傳統芳烴由原油為生產原料不同,它以煤為原料,通過煤氣化技術進行芳烴的合成。煤制芳烴堪稱我國全面突破煤化工技術的最后一個大型堡壘,因為“十一五”期間,我國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醇醚、煤制天然氣等關鍵技術均已取得突破。
芳烴是紡織品聚酯化纖的原料。我國化纖進口比例40%左右。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對下游化纖企業同樣形成壓力。甲醇制芳烴的混合芳烴(BTX)產物中,包括PX。PX是PTA的生產原料,PTA與乙二醇合成即可得到聚酯,進而可生產出化纖。
東華科技(002140,股吧)擔任總承包的煤制乙二醇項目成功突破后,煤制芳烴產業化成為下一個業內焦點。
東華科技1月16日公告,由公司總承包、陜西華電榆橫煤化工有限公司,在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世界首套煤制芳烴中試裝置,打通了生產全流程,實現了一次點火成功,一次投料試車成功。不過,據了解,該煤制芳烴中試技術還沒有通過專家鑒定。
該項目采用了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烴技術。中試結果顯示,運用該技術每3噸甲醇可生產1噸PX(芳烴)。據煤化工專家初步估算,煤價400元/噸時,所產出的PX成本約7000元。2012 年華東地區PX 現貨平均價格為11500元/噸,煤制PX 的利潤空間較大。
資料顯示,陜西華電規劃了百萬噸級煤制芳烴工業示范項目,規模為300萬噸煤制甲醇和100萬噸芳烴裝置,總投資285億元。下一步,華電集團或在煤制芳烴中試技術成功的基礎上,將該技術進一步產業化。
除了清華大學外,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與賽鼎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化學(601117,股吧)化二院)正在合作研究固定床甲醇制芳烴技術;河南煤化集團與北京化工大學也在合作開展甲醇制芳烴技術研發。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2月由賽鼎公司設計的內蒙慶華集團10萬噸/年甲醇制芳烴裝置一次試產成功;預計2013年3月20日具備開車條件。
此外,中國石化20 萬噸/年甲苯甲醇甲基化示范項目于2012 年12 月開車成功。該項目以甲苯和甲醇為原料生產二甲苯,該技術可大幅提升甲醇制芳烴的PX 收率。
亞化咨詢負責人夏磊認為,煤制甲醇進而生產芳烴,增值空間巨大,一旦技術取得突破,將改變中國石化工業的原料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