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胡遷林發表了題為《石油和化工產業技術創新現狀與“十三五”技術創新前瞻》的報告。報告就當前石油和化工產業技術創新的現狀以及當前面臨的形勢為“十三五”產業技術創新工作做了前瞻。
胡遷林指出,當前,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基礎性研究和共性技術開發工作還較為薄弱,成果的工程轉化能力不強,成套工業化技術不多;產品創新、創制等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節能環保技術開發相對滯后,不能支撐行業快速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研制能力不足,科技投入強度偏低。
胡遷林在會上說道,煤化工作為行業發展的亮點,呈現了高速發展的勢頭,尤其是煤氣化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單系列13-20億立方米/年的合成氣甲烷化技術、以煤為原料生產芳烴及衍生物關鍵技術、等離子體裂解煤制乙炔成套裝備技術將成為“十三五”重點發展的關鍵技術。
當前我國的天然氣缺口很大,需求快速增長,大力發展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產業具有相當程度的必要性。目前國內已開工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均采用國外的甲烷化技術(托普索、戴維和魯奇公司),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國產化的甲烷化技術,其中關鍵技術包含高性能甲烷化催化劑技術、甲烷化反應器技術等。
胡遷林在報告時指出,目前我國高質量芳烴產品的生產主要來自石油技術路線,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及對芳烴需求的日益增長,作為芳烴生產原料的石油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短缺局面,已成為制約我國芳烴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因此,芳烴的煤基石油替代路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其中,包含甲醇制芳烴的催化劑以及流化床甲醇制芳烴的連續反應再生技術(FMTA)等。
此外,等離子裂解煤制乙炔工藝也是“十三五”重點要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等離子裂解煤制乙炔工藝集產品制造、能源轉換、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四大功能于一體,具有低碳、低資源消耗、低污染、流程短、潔凈高效等特點,有望成為煤炭清潔利用的一條新的重要途徑,也將成為替代石油路線及電石乙炔獲取乙炔等化工基礎原料的重要途徑。其中,5MW等離子體煤質乙炔工業性試驗裝置、高效分離與精制工藝要著重發展。
與此同時,針對現代煤化工的發展現狀,胡遷林指出,大型的現代煤化工裝備:單爐投煤量2000-2000噸/日的大型先進氣化技術及裝備、單系列13-20億立方米/年的大型甲烷化反應器、特大型高效智能化空分壓縮機組、單系列100萬噸/年以上的吠陀合成反應器、單系列10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甲醇合成反應器、單系列100萬噸/年以上的低質煤提質(熱解)技術裝備等高端裝備將成為“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對象。